Google搜查列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頻率、波長、光速之間的關係

頻率、波長、光速之間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在說明這之間的關係前,要先知道幾個元素

週期
就如同我們所了解的,週期就是多久重覆一次
比如每星期一我會去運動,那我去運動的週期就是7天,因為每7天會做同樣的事情
比如每兩天吃一個蘋果,那我吃蘋果的週期就是2天,因為每2天會吃一個蘋果
一般公式會使用大寫 T 來代表週期

波長
就如同上圖的,有一個電壓或一個電訊號,他會上下震動,波長的計算是一個週期的距離
以上圖來說,第一個波形的最高點,和波形第二次出現的最高點,這兩點之間就是一次週期,這一週期間的距離就是這一個波形的波長
或許只要兩個重覆出現的點也可以算出波長



光速:我們習慣用c來代表光速,我們都知道光速是3x10^8 m/s ,也就是3x10的8次方 公尺/每秒
也就是說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光,是以每秒鐘走300000000米的速度的

光從地球到月球,只要花1.2秒而已





頻率:單位時間內,有多少次週期的發生,其國際單位為赫茲(Hz)
比如我們家裡的插座,是110或220v,50
赫茲,也就是每秒鐘上下正負交替了50次,發生了50次週期,一般公式以 f 表示頻率
頻率也可以週期的倒數表示 ,頻率和週期之間是互為倒數的關係

這幾樣,有沒有發現其中是有所關聯的呢?只是名自表敍的方式不太一樣

頻率與波長成反比例關係。 頻率f等於波的速度v除以波長λ

f = \frac{v}{\lambda}

在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v = c,c是真空中的光速,等式就變成:

f = \frac{c}{\lambda}
這邊的c直接代入3x10^8 m/s,加上你要求的是什麼,就可以求出頻率、波長、光速、週期了~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07年11月全球CCIE人數統計 Worldwide

截止至2007年11月13日,全球CCIE總人數為15658 人(以下統計均不包括已失效的CCIE)

按CCIE類型區分,各類CCIE人數為:
Routing and Switching(路由和交換)CCIE: 14329人
Security (安全類)CCIE: 1207人
Service Proveder (電信運營商類)CCIE: 650人


Storage Networking (存儲網路類)CCIE: 99人
Voice(語音類)CCIE: 601人
按地區區分,人數為:北美洲: 5448人加拿大: 634人
墨西哥: 83人
美國:4731人加勒比海: 12人
南美洲: 258人
中美洲: 15人
歐洲: 3558人
非洲: 137人
中東: 290人


太平洋島嶼地區: 549人
亞洲CCIE總人數為5052人,其中:
哈薩克斯坦: 2人
斯里蘭卡: 4人
烏茲別克斯坦: 1人
阿塞拜疆: 3人
菲律賓:13人
巴基斯坦: 19人
越南: 21人
印尼: 41人
泰國: 55人
馬來西亞: 71人
新加坡: 148人
印度: 235人
韓國: 808人
日本: 923人


中國CCIE總人數為2606人,其中:
內地:2233人
香港: 205人
臺灣: 161人
澳門: 7人


許多CCIE都選擇通過別外一類的CCIE資格考試,以下是通過多類CCIE的人數統計:
全世界擁有多類CCIE認證的人員有1344人:
同時擁有Routing and Switching和Security類的CCIE有517人
同時擁有Routing and Switching和Service Provider類的CCIE有300人
同時擁有Routing and Switching和Storage Networking 類的CCIE有23人
同時擁有Routing and Switching和Voice 類的CCIE有182人
擁有3個以上類別的CCIE有210人
與8月份相比,全球CCIE總人數增長了596人

Though CCIEs are members of an exclusive group, they can be found in countries on every continent. Use the map and tables below to discover your peers around the world.



Total of Worldwide CCIEs:

15658 (last updated 11.14.2007)

Total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CCIEs:

14329

Total of Security CCIEs:

1207

Total of Service Provider CCIEs:

650

Total of Storage Networking CCIEs:

99

Total of Voice CCIEs:

601



Multiple Certifications:
Many CCIEs have gone on to pass the certification exams in additional tracks, becoming a "multiple CCIE." Below are selected statistics on CCIEs who are certified in more than one track.



Total with multiple certifications worldwide:

1344

Total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and Security CCIEs:

517

Total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and Service Provider CCIEs:

300

Total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and Storage Networking CCIEs:

23

Total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and Voice CCIEs:

182

Total with 3 or more certifications

210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史上最大無限夢想漫遊網

哇哈哈~

在學校教授得知,使用學校的e-mail帳號,可以使用全台北的WiFly無線上網
提供給直接連線漫遊中心的大專院校和縣市網路中心教職員生,
可以免費使用安源的無線網路,
而且目前WiFly的無線網路涵蓋範圍除了台北市之外,
還包括全國的Starbucks,星巴克咖啡














登入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連上WiFly的SSID,
並且在輸入帳號的地方點選「研究單位」 -> 「漫遊中心帳號」
再輸入自己學校的帳號密碼(通常是e-mail帳號)要包括domain,像xxx@oit.edu.tw,就可以登入囉~
雖然每連線20分鐘會斷線一次,(目的是區隔免費和付費帳號的不同)
但是只要重新登入就可以繼續使用~~

前天發現麥當奴的WiFly也有,不過用我的手機試了半天,就是說帳號密碼不對

相關新聞網址:
http://www.wifly.com.tw/sp/wiflynet/iii-students/iii-students.html

活動時間到12月底

還有可看看合作的學校清單.pdf,大家可以看看你的學校有沒有在裡面了

取密碼的原則 (Password Rule)

現在都市人,總是離不開密碼的,小至人人都有的金融卡
連線上網的帳號密碼,e-mail帳號密碼……很多日常生活的事都要密碼
只要是重要的事情,我們都會用得到密碼來保護我們所需要保護的事情

所以,密碼最好不要給自己以外的人知道,包括任何一個人

當然也有人會用猜的方法,一般是用生日,電話,車牌……等等做為密碼,這很容易被猜到的

在IT界,管理人員常常要求員工變更密碼,或使用更長的密碼長度

在Windows XP後,都有一個密碼原則可以啟用,也就是在你設定密碼時,必須遵守的密碼原則(Password Rule)

正所謂的(Password Rule)都是為了增加密碼複雜性

密碼複雜性原則是為了阻止暴力攻擊而設計,方法是盡可能地增加密碼數目。

如果你想增加你的密碼安全性,那可以參考下面的一些密碼原則

密碼長度愈多字元愈好,您應該盡可能使用長且複雜的密碼。

有些人會想說,如果都包含以上條件的話,那密碼會很難記

其實可以有簡單的密碼方法可以取得複雜性的密碼


比如用你的中文字子取密碼

例如:周杰倫 這個名子

如用倉頡輸入法打 ,對應的英文會是 bgr df oomb

或如用注音輸入法打 ,對應的英文會是 ㄓㄡ ㄐㄧㄝˊ ㄌㄨㄣ ˊ

對應英文安鍵是5.ru,6xjp6

這樣子就可以產生複雜性的密碼了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歡迎加入連結

今天做了個小圖示,歡迎大家加入你的網站
圖示就是這個,以下有html的程式碼
'鳥巢IT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網路543原則說明

網路543原則說明

一般我們在網路上所找到的543原則大約是下面所形容的:

引用:

五四三原則

我們知道網線的傳輸距離都是有限的﹐如果節點之間的距離太遠﹐我們就需要在中間使用增益器(Repeater)來將信號放大後繼續傳輸。如果使用802.3協定的時候﹐有一個原則我們是必需遵守的﹕五四三原則。意思就是網路上最多只能有﹕

* 5
個網段(segment)。所謂segment就在物理連接上最接近的一組電腦﹐在一個BNC網段裡面最多只能接30台電腦﹐且網線總長不能超過185m
* 4
個增益器(repeater)。也就是將信號放大的裝置。
* 3
個電腦群體(population)。這個不好理解﹐也就是說前面所說的5segment之中﹐只能有3個可以裝電腦﹐其它兩個不行。

這個原則看上去就好像這樣﹕


以上轉貼自:網中人

http://www.study-area.org/network/network_archi.htm

其實上面所說到的只是一半的原則,而且只是理論,不適合在現實使用,要看實際網路環境而說的,這個原則是有限制的條件才成立的

我修一下原圖,以下面這個圖說明一下

如圖,有5段網路線,每一段都90公尺,第1段線和第2就由網路設備1(L2以下設備)來串接,因為現在所習慣使用是cat5線材,訊號從頭走到尾,會有訊號減弱的問題,所以在90公尺以後,在訊號還可以辨識前,必須要加上一個設備,重新送出明顯的訊號(不是把訊號放大)在第2網段上,以照IEEE 802.3協定這樣接,我們最多只能接5段的網段,每一段最長為90公尺,為什麼呢?等一下我會說明一下

因為最多只能接5段,五四三的五所以段,與段之間有4個設備保特訊號,五四三的四,其中,只能有三段可以接電腦

為什麼只能接5段?
因為現在所習慣使用是cat5線材,這種線材的是8條銅線所組成的,而且有速度上的限制,我們都知道,封包在傳送時,都會有time out的情況,所以再看回我們的圖,從A電腦要傳到D電腦,中間經過五個網路線段,共5*90公尺=450公尺,也就是說訊號從AD電腦以速度/時間來 說,訊號到D電腦已經快要TIME OUT了,所以如果還有第六段網路線段,如下圖:

訊號從A電腦到E電腦,因為中間線材是CAT5的關係,所以當A電腦的訊號到E電腦時,E電腦是有收到訊號的,E電腦要回應這一封包時,A電腦已經送出的封包沒有回應,認為封包被拋棄了,做成TIME OUT,這才是真正543原則所說的重點

543原則早就被打破了,543原則是適用於802.3也就是10M傳輸速率的HUB
100M HUB
不在適用此限制,他有新的限制,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限制在,
543
原則,是為了碰撞偵測而定下的規則,但是在新全雙工和SWITCH技術下已經能克服碰撞問題。

所以現在的設備,基本上沒有會被543原則限制的情況發生。

如果我們的網路線是使用光纖或更快的網路材料時,543原則根本不能拿出來桌面上講的
因為543原則是在說TIME OUT,也只是理論......

如有錯誤,請互相指導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網路科技的未來契機,就從台灣.tw開始

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置管理機構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於10月19、20、21三日特地來台舉辦研討會,會中除了探討資訊安全、IPv6的發展以外,並對多國語言域名IDN做出更多的討論與 最新發展的研議,會中並討論網域名稱在未來將有的最新發展,各個網路界重量級教父、導師、先驅者盡皆蒞臨現場發表與參與討論,不僅象徵台灣在網路世界的舉 足輕重,更為台灣網路科技帶來更新更多元的發展契機。

網域名稱 (Domain Name)為1981年,由美國加州大學的Jon Postel所設計。1984年Wisconsin大學定義出「網域名稱轉換機制」,並利用「網域名稱伺服器(Domain Name Server ; DNS)」來管理IP與其對應的域名。此後大家再也不必費心記住IP位址,只要輸入域名就能連結各大網站。等到這項技術純熟之後,網路技術跟著深入民間, 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著internet在非英語國家的迅速發展,九十年代末期,就提出了將原本只能使用63個ASCII字符的域名,分別採用其 本地語言文字來表示,也出現了對多語種域名的強烈需求。

國際化域名 IDNs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也稱多語種域名,是指非英語國家為推廣本國語言的域名系統的總稱,例如含有中文的為中文域名,含有日文的域名便為日文域名。在IDN出現以 前,全球六億六千五百多萬Internet用戶必須輸入英文字符的域名,才能瀏覽網路和發送電子郵件。現在,英文域名已不再是瀏覽網路的唯一途徑。尤其在 目前一半以上的Internet用戶的母語並非英語,對如此的大多數人而言,只能用英語上網是非常的不方便。

中 文域名是IDN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TWNIC更為了促進中文域名發展持續不懈的作出努力。TWNIC在2003年就已推出泛用型中文域名的IDN服務, 走在了國際潮流的前端。尤其推動中文域名註冊,更能協助全世界華人上網掃除閱讀障礙,使Internet更能符合華人的語言習慣,也協助台灣企業建立一個 貼切全世界客戶交互的網域環境!

*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置管理機構ICANN網站:www.icann.org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www.twnic.net.tw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