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搜查列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史上最大無限夢想漫遊網

哇哈哈~

在學校教授得知,使用學校的e-mail帳號,可以使用全台北的WiFly無線上網
提供給直接連線漫遊中心的大專院校和縣市網路中心教職員生,
可以免費使用安源的無線網路,
而且目前WiFly的無線網路涵蓋範圍除了台北市之外,
還包括全國的Starbucks,星巴克咖啡














登入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連上WiFly的SSID,
並且在輸入帳號的地方點選「研究單位」 -> 「漫遊中心帳號」
再輸入自己學校的帳號密碼(通常是e-mail帳號)要包括domain,像xxx@oit.edu.tw,就可以登入囉~
雖然每連線20分鐘會斷線一次,(目的是區隔免費和付費帳號的不同)
但是只要重新登入就可以繼續使用~~

前天發現麥當奴的WiFly也有,不過用我的手機試了半天,就是說帳號密碼不對

相關新聞網址:
http://www.wifly.com.tw/sp/wiflynet/iii-students/iii-students.html

活動時間到12月底

還有可看看合作的學校清單.pdf,大家可以看看你的學校有沒有在裡面了

取密碼的原則 (Password Rule)

現在都市人,總是離不開密碼的,小至人人都有的金融卡
連線上網的帳號密碼,e-mail帳號密碼……很多日常生活的事都要密碼
只要是重要的事情,我們都會用得到密碼來保護我們所需要保護的事情

所以,密碼最好不要給自己以外的人知道,包括任何一個人

當然也有人會用猜的方法,一般是用生日,電話,車牌……等等做為密碼,這很容易被猜到的

在IT界,管理人員常常要求員工變更密碼,或使用更長的密碼長度

在Windows XP後,都有一個密碼原則可以啟用,也就是在你設定密碼時,必須遵守的密碼原則(Password Rule)

正所謂的(Password Rule)都是為了增加密碼複雜性

密碼複雜性原則是為了阻止暴力攻擊而設計,方法是盡可能地增加密碼數目。

如果你想增加你的密碼安全性,那可以參考下面的一些密碼原則

密碼長度愈多字元愈好,您應該盡可能使用長且複雜的密碼。

有些人會想說,如果都包含以上條件的話,那密碼會很難記

其實可以有簡單的密碼方法可以取得複雜性的密碼


比如用你的中文字子取密碼

例如:周杰倫 這個名子

如用倉頡輸入法打 ,對應的英文會是 bgr df oomb

或如用注音輸入法打 ,對應的英文會是 ㄓㄡ ㄐㄧㄝˊ ㄌㄨㄣ ˊ

對應英文安鍵是5.ru,6xjp6

這樣子就可以產生複雜性的密碼了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歡迎加入連結

今天做了個小圖示,歡迎大家加入你的網站
圖示就是這個,以下有html的程式碼
'鳥巢IT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網路543原則說明

網路543原則說明

一般我們在網路上所找到的543原則大約是下面所形容的:

引用:

五四三原則

我們知道網線的傳輸距離都是有限的﹐如果節點之間的距離太遠﹐我們就需要在中間使用增益器(Repeater)來將信號放大後繼續傳輸。如果使用802.3協定的時候﹐有一個原則我們是必需遵守的﹕五四三原則。意思就是網路上最多只能有﹕

* 5
個網段(segment)。所謂segment就在物理連接上最接近的一組電腦﹐在一個BNC網段裡面最多只能接30台電腦﹐且網線總長不能超過185m
* 4
個增益器(repeater)。也就是將信號放大的裝置。
* 3
個電腦群體(population)。這個不好理解﹐也就是說前面所說的5segment之中﹐只能有3個可以裝電腦﹐其它兩個不行。

這個原則看上去就好像這樣﹕


以上轉貼自:網中人

http://www.study-area.org/network/network_archi.htm

其實上面所說到的只是一半的原則,而且只是理論,不適合在現實使用,要看實際網路環境而說的,這個原則是有限制的條件才成立的

我修一下原圖,以下面這個圖說明一下

如圖,有5段網路線,每一段都90公尺,第1段線和第2就由網路設備1(L2以下設備)來串接,因為現在所習慣使用是cat5線材,訊號從頭走到尾,會有訊號減弱的問題,所以在90公尺以後,在訊號還可以辨識前,必須要加上一個設備,重新送出明顯的訊號(不是把訊號放大)在第2網段上,以照IEEE 802.3協定這樣接,我們最多只能接5段的網段,每一段最長為90公尺,為什麼呢?等一下我會說明一下

因為最多只能接5段,五四三的五所以段,與段之間有4個設備保特訊號,五四三的四,其中,只能有三段可以接電腦

為什麼只能接5段?
因為現在所習慣使用是cat5線材,這種線材的是8條銅線所組成的,而且有速度上的限制,我們都知道,封包在傳送時,都會有time out的情況,所以再看回我們的圖,從A電腦要傳到D電腦,中間經過五個網路線段,共5*90公尺=450公尺,也就是說訊號從AD電腦以速度/時間來 說,訊號到D電腦已經快要TIME OUT了,所以如果還有第六段網路線段,如下圖:

訊號從A電腦到E電腦,因為中間線材是CAT5的關係,所以當A電腦的訊號到E電腦時,E電腦是有收到訊號的,E電腦要回應這一封包時,A電腦已經送出的封包沒有回應,認為封包被拋棄了,做成TIME OUT,這才是真正543原則所說的重點

543原則早就被打破了,543原則是適用於802.3也就是10M傳輸速率的HUB
100M HUB
不在適用此限制,他有新的限制,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限制在,
543
原則,是為了碰撞偵測而定下的規則,但是在新全雙工和SWITCH技術下已經能克服碰撞問題。

所以現在的設備,基本上沒有會被543原則限制的情況發生。

如果我們的網路線是使用光纖或更快的網路材料時,543原則根本不能拿出來桌面上講的
因為543原則是在說TIME OUT,也只是理論......

如有錯誤,請互相指導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網路科技的未來契機,就從台灣.tw開始

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置管理機構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於10月19、20、21三日特地來台舉辦研討會,會中除了探討資訊安全、IPv6的發展以外,並對多國語言域名IDN做出更多的討論與 最新發展的研議,會中並討論網域名稱在未來將有的最新發展,各個網路界重量級教父、導師、先驅者盡皆蒞臨現場發表與參與討論,不僅象徵台灣在網路世界的舉 足輕重,更為台灣網路科技帶來更新更多元的發展契機。

網域名稱 (Domain Name)為1981年,由美國加州大學的Jon Postel所設計。1984年Wisconsin大學定義出「網域名稱轉換機制」,並利用「網域名稱伺服器(Domain Name Server ; DNS)」來管理IP與其對應的域名。此後大家再也不必費心記住IP位址,只要輸入域名就能連結各大網站。等到這項技術純熟之後,網路技術跟著深入民間, 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著internet在非英語國家的迅速發展,九十年代末期,就提出了將原本只能使用63個ASCII字符的域名,分別採用其 本地語言文字來表示,也出現了對多語種域名的強烈需求。

國際化域名 IDNs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也稱多語種域名,是指非英語國家為推廣本國語言的域名系統的總稱,例如含有中文的為中文域名,含有日文的域名便為日文域名。在IDN出現以 前,全球六億六千五百多萬Internet用戶必須輸入英文字符的域名,才能瀏覽網路和發送電子郵件。現在,英文域名已不再是瀏覽網路的唯一途徑。尤其在 目前一半以上的Internet用戶的母語並非英語,對如此的大多數人而言,只能用英語上網是非常的不方便。

中 文域名是IDN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TWNIC更為了促進中文域名發展持續不懈的作出努力。TWNIC在2003年就已推出泛用型中文域名的IDN服務, 走在了國際潮流的前端。尤其推動中文域名註冊,更能協助全世界華人上網掃除閱讀障礙,使Internet更能符合華人的語言習慣,也協助台灣企業建立一個 貼切全世界客戶交互的網域環境!

*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置管理機構ICANN網站:www.icann.org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www.twnic.net.tw

Google Analytics